參觀溫哥華地區的中學,來到校園時,給人的第網站優化一感覺,很是一般,沒有校門,校園就在路邊,一個簡單的標牌。好幾所中學,都只有一幢整體建設的兩層平房,平房入口處的上方,用普通英文字體刻著該校的校名。
  說實在的,這和國外最好最美的建築必定是校園的“傳說”相距很遠。可是進入這些外觀和工廠差不多的“平房”,卻突然有另一片天地。其內在豐富,當然不只表現在校舍的佈局和走廊文化上,更重要的是,幾乎每一所中學,都開設了160門左右的課程(包括國際商務中心課程和技職課程),供學生自由選擇,有的中學的學生俱樂部多達130個。用“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”來說加拿大的中學一點也不為過。
  在SEAQUAM中學,我碰到一名來自上海的女生。她和其他14名同學選修了一門製作學校“年報”的課程,為期一年,每周上兩三次課,具體內容就是收集一年間學校的重大活動信隨身碟息、照片,以專業的技術製作成精美的畫冊(類似於年鑒),然後公開售賣。她告訴我,這門課實在太難太累,雖然有三個老師帶教,但15名同學完成這項任務,要剋服很多困難,學很多新的知識。
  這所學校的烹飪課,也引起大家的興趣。本來,我以為這所辦學質量在學區內首屈一指的普通中學(國際票貼學生升入綜合性大學的比例達100%)的烹飪課,只是象徵性的,沒想到他們卻是“真乾”。選修烹飪課,為期一學年,每周要上兩到三次課,每次課120分鐘,學生要學習烹制各種食物,懂得如何科學搭配做到有營養,色香味俱全——走在走廊時,時常會聞到烹飪課堂傳出的香味。每年選修課這門課的學生達到150人,學生們烹飪的飯菜,是要在食堂中售賣的。
  DELTA中學的選修課,則十分“時髦”,有最新的3D技術課、安裝電動賽車課,還有搭建一間房子公開售賣的課程。該課程項目ssd固態硬碟,集中了設計、木工、銷售等團隊成員,課程的教學要求是,他們必須搭架好一座質量過關的民居,然後上市銷售,並將銷售的收入全部再投入這一項目。
  人數只有800人的SANDS中學,也開設了150多門的課程,學校校長說,人數少,給學校開展更為個性化的教學創造了條件,學校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導師為學生進行選課、升學指導,而學生會則經常利用午間時間組織游戲和活動,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參與意識。
  這種辦學情況是和國內中學大為不同的。國內不論到哪所中學,大家所見的都是一個模式,千校一面,學校、老師、學生關註的都是幾門主科的學習,教學方式也是集中授課形式。學校里就是有圖書館、體育館、劇場等,也利用率不高,而加拿大的中學,則把圖書館、體育館、劇場變為學生日常的課堂。各種體育項目選修課,受到學生追捧,戲劇課程的同學,就在舞臺上搞創作,而圖書館的“管理員”要給學生上課,並對選擇、閱讀圖書提出指導和建議。
  要各校有自己的特色,最為重要的不是投入——這當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,更重要的是理念和制度。加拿大中學並沒有建豪華的多媒體教室,學校是通過流動的多媒體設備,把多媒體技術帶進需要的教室。學生們課間和午休時,就席地坐在走廊上,也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好,有時老師就蹲在學生邊和學生聊天。能開出那麼多的選修課,則源於學校自主辦學,學生高中畢業的出路是多元的,很多加拿大學生並不在意是否進最好的綜合院校,而是打算進一所學習技術的學院,他們不認為做汽車維修、木工、烹飪,就低人一等。另外,就是選擇進綜合性院校,也不是以分數論英雄,各校獨立的多元評價體系,引導學生在中學里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課程。
  中學要辦出特色,最缺的不是錢——我國有一些地方,動輒投入上億元資金打造豪華校園,卻缺理念、缺制度。其中尤其是單一的成才出路和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,限制了學生的選擇,也遏制了學校的辦學空間。要把學校的辦學活力解放出來,必須改革制度。重視學生的個性,給學生選擇空間,倡導多元文化——這些,或許是我們與國外中學最大的差距所在。  (原標題:給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t57ntovg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